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25.一切良善和真理皆来自主。主是良善本身和真理本身(2011, 4151, 10336, 10619节)。就神性和人身而言,主是神性之爱的神性良善;神性真理从祂发出(3704, 3712, 4180, 4577节)。神性真理从主的神性良善发出,就像光从太阳发出(3704, 3712, 4180, 4577节)。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在天堂显为光,是一切天堂之光的源头,或说形成了一切天堂之光(3195, 3222, 5400, 8694, 9399, 9548, 9684节)。与神性良善行如一体的天堂之光,也就是神性真理,光照天使和灵人的视觉和理解力(2776, 3138节)。天堂沐浴在光和热中,因为它处于真理和良善;事实上,那里的神性真理就是光,那里的神性良善就是热(3643, 9399—9400节);也可参看《天堂与地狱》一书(126-140节)。从主的神性良善发出的神性真理形成天使天堂,并按秩序排列它(3038, 9408, 9613, 10716—10717节)。在天堂,与神性真理合一的神性良善被称为神性真理(10196节)。
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是唯一真实的事物(6880, 7004, 8200节)。一切事物都通过神性真理被制作和创造(2803, 2894, 5272, 7678节)。一切能力皆属于神性真理(8200节)。
人凭自己无法行一丁点良善,无法思想一丁点真理(874—876节)。人的理性能力凭自身无法领悟神性真理(2196, 2203, 2209节)。非来自主的真理来自人的自我,它们不是真理,只是看似真理(8868节)。
一切良善和真理皆来自主,无一来自人(1614, 2016, 2904, 4151, 9981节)。良善和真理在它们拥有主在里面的程度内而为良善和真理(2904, 3061, 8480节)。关于直接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和间接经由天使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以及对人来说,它们如何流入(7055—7056, 7058节)。主流入与人同在的良善,并通过良善流入真理(10153节)。祂通过良善流入各种真理,尤其流入纯正真理(2531, 2554节)。主不流入与良善分离的真理;就真理而言,主与人之间不存在平行关系;就良善而言,则存在平行关系(1831—1832, 3514, 3564节)。
为良善和真理而行良善和真理就是爱主爱邻(10336节)。那些处于圣言、教会和敬拜的内在之人喜欢为了良善和真理而行良善和真理;但那些处于没有内在的这些的外在之人则喜欢为自己和世界而行良善和真理(10683节)。举例说明什么叫为了良善和真理而行良善和真理(10683节)。
9404.“并以色列长老中的七十人”表所有处于由真理所产生的良善之人。这从“七十”和“以色列长老”的含义清楚可知:“七十”是指完全或完整之物,因而是指所有事物或所有人(参看6508节);“以色列长老”是指那些处于由真理所产生的良善和从良善流出的真理之人。因为在圣言中,“长老或老年人”表示那些拥有智慧的人(6524节),因而表示那些由于真理的教义而过着一种良善生活的人;“以色列”表示那些属于属灵教会的人(6426, 6637, 6862, 6868, 7035, 7062, 7198, 7201, 7215, 7223, 8805, 9340节),因而表示那些处于通向良善的真理和流出真理的良善之人(参看7957, 8234节)。由此明显可知,“以色列的七十个长老”表示那些处于由真理所产生的良善之人,在从人抽象出来的意义上表示这良善本身。主的“七十个门徒”(路加福音10:1, 17)在内义上所表相同。以色列人分为十二个支派支派,有十二位首领,以及七十个长老管理他们。“十二支派”表示整体上教会所拥有的一切真理和良善(3858, 3926, 3939, 4060, 6335, 6337, 6397, 6640, 7836, 7891, 7996, 7997节);“十二位首领”表示一切首要真理(5044节);“七十个长老”表示由真理所产生的一切良善。
当提到“由真理所产生的良善”时,所指的是属灵教会,因为该教会处于由真理所产生的良善。凡不了解教会和天堂的奥秘之人,可能会以为教会的一切良善皆由于真理而存在,因为良善若不通过真理,就不可能被植入;事实上,人若不通过真理,就不可能知道何为良善。然而,经由真理而来的良善是属灵教会的良善,就本身而言是真理;当这真理变成意愿和行为,进而变成生命的一部分时,就被称为良善。但不是经由真理,而是经由相爱的良善而产生的良善是属天教会的良善;这良善就本身而言不是真理,而是良善,因为它是对主之爱的良善。犹太教会不代表这第二种良善,而以色列教会则代表第一种良善;这就是他们分裂为两个国度的原因。至于这两个教会,因而这两种良善之间有什么本质区别,可参看前面的说明(2046, 2227, 2669, 2708e, 2715, 2718, 2935, 2937, 2954, 3166, 3235, 3236, 3240, 3246, 3374, 3833, 3887, 3969, 4138, 4286, 4493, 4585, 4938, 5113, 5150, 5922, 6289, 6296, 6366, 6427, 6435, 6500, 6647, 6648, 7091, 7233, 7877, 7977, 7992, 8042, 8152, 8234, 8521节)。从这些章节所引证的内容可以看出,主的天堂分为属灵天堂和属天天堂;属天天堂是至内层或第三层天堂;属灵天堂是中间或第二层天堂。
3183.“和她的乳母”表示与属于该情感的纯真(分离),也就是说,他们也把纯真打发走了,或与它分离了。这从“乳母”的含义清楚可知,“乳母”或奶妈是指纯真。圣言反复提到吃奶的和给它们吃奶的;前者表示婴儿的第一个状态;显然,该状态必是一种纯真的状态。因为人刚刚出生时,被引入一种纯真的状态,好让这个状态可以成为一切后续状态的一个层面或基础,并在它们里面成为至内层,或说成为它们的内核;在圣言中,该状态以“吃奶的”来表示。他被带入一种纯真的状态之后,就被引入对属天良善的情感的状态,也就是爱父母的状态;对父母的爱在小孩子里面取代了对主的爱;该状态以“小孩子”来表示。之后他被引入对属灵良善的情感,也就是相爱,或对其玩伴的仁爱的状态,该状态以“男孩”来表示。当进一步长大时,他被引入对真理的情感的状态;该状态以“年轻人(young men)”来表示。随后的状态则以“人或男人”来表示,最后以“老人”来表示。以“老人”来表示的这最后状态是一种智慧的状态,这智慧拥有童年初期的纯真在里面;所以第一个状态和最后一个状态就融合在一起;当人变老时,可以说他又作为一个小孩子,不过作为有智慧的小孩子被引入主的国度。
由此清楚可知,纯真是第一个状态,也就是吃奶的婴孩的状态。因此,一个乳养不是自己的婴孩的妇人也表示纯真,因为给予者和接受者的状态,就像作用者和被作用者的状态那样被视为是一样的。此处之所以说他们将“乳母”或奶妈也打发走了,是为了可以描述对真理的情感,也就是说,它来源于纯真;因为对真理的情感不是对真理的情感,除非它拥有纯真在里面(参看2526, 2780, 3111节)。事实上,主通过纯真流入该情感,并且是与智慧一起流入的,因为真正的纯真就是智慧本身(参看2305, 2306节);在天使眼里,那些拥有纯真的人看上去就像婴儿或小孩子(154, 2306节)。
在圣言中,“吃奶的”表示纯真,这一点也可从其它经文明显看出来。如诗篇:
从婴孩和吃奶的口中建立了力量。(诗篇8:2; 马太福音21:16)
此处“婴孩”表示属天之爱,“吃奶的”表示纯真。耶利米书:
你们为何作这大恶自害己命,使你们的男人、女人、婴孩和吃奶的都从犹大中间剪除,以致我不给你们留余剩呢?(耶利米书44:7)
此处“婴孩和吃奶的”同样表示属天之爱及其纯真。当这些不复存在时,任何“余剩”就不复存在了,也就是被主储存在内在人中的良善和真理不再剩余(余剩就是主储存在那里的良善和真理,参看1906, 2284节)。当纯真消亡时,一切良善和真理都会毁灭,因为纯真直接来自神性本身,因而是良善和真理的生命本质本身。
同一先知书:
婴孩和吃奶的在城里的街上昏倒。(耶利米哀歌2:11)
此处意思是一样的。又:
鲸鱼(或海怪)尚且奉上乳房,乳养幼子;我民的女儿倒成为残忍;乳儿的舌头因干渴贴住嘴顶;幼童求饼,无人擘给他们。(耶利米哀歌4:3-4)
“乳儿(即吃奶的)”表示纯真,“幼童(或小孩子)”表示对良善的情感。摩西五经:
外头有剑,内室有惊恐,使少男、童女、吃奶的和老人,尽都丧亡。(申命记32:25)
“剑使少男、童女、吃奶的和老人,尽都丧亡”表示虚假会摧毁对真理的情感和对良善的情感,以及纯真和智慧。以赛亚书:
他们必将你的众子怀中抱来,将你的众女肩上扛来。列王必作你的养父,王后必作你的乳母。(以赛亚书49:22-23)
“作养父的列王”表示聪明;“作乳母的王后”表示智慧,这是一种伴随着纯真的智慧,如前所述。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